作者: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5-08-14 11:02
□冉廣東
張鳳今年38歲,丈夫因車禍意外去世,唯一的女兒在外地求學。張鳳一人孤苦伶仃,陷入極度的悲痛之中。
張鳳雖然將近不惑之年,但由于體形苗條,臉色白嫩,看起來也就二十七八歲。瓜子臉、丹鳳眼、櫻桃小嘴,標準的“小鳥依人”。自從丈夫去世后,上門提親的、毛遂自薦的、討好搭訕的絡繹不絕,但張鳳從不動心。原因主要還是為了女兒,女兒非常爭氣,品學兼優,從小學到中學始終是班干部,學習成績名列前茅。高考成績接近滿分,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高分錄取。為此,張鳳深感驕傲和自豪。孩子和她爸爸感情特別深,如果自己再給女兒找個后爸,肯定會傷孩子的心。
一天,張鳳在小區偶遇十幾年沒見的同學王莉,原來她們住在同一個小區。兩人喜出望外,擁抱在一起,久久沒有放開。
王莉和張鳳相隔三棟樓,戶型一樣,她專門裝修了一個房間當書房。看到王莉的毛筆字,字跡工整漂亮,張鳳羨慕極了。
“我要學,帶帶我吧!”張鳳當場要求。
王莉是個熱心腸,利用一個周末時間,幫助張鳳騰出一個房間,購來相關用品,把房間收拾得井井有條。從此,張鳳像變了一個人。她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,書法很快上了道,楷書、行書、隸書均有涉獵。
一天,她從書店買回來一本《雁塔圣教序》字帖,被字帖中華麗生動的詞語和柔中帶剛的字體深深打動。經了解,該字帖是來自西安大雁塔的碑文。她二話沒說,第二天就乘火車來到西安。下了火車,打車直奔大雁塔。她佇立在《雁塔圣教序》碑文前,一動不動地看了兩個多小時。從字體的結構、線條到筆道的粗細、頓挫,她邊看邊琢磨,手指在身上不停地比劃著。眼睛看酸了,腿也站麻了,仍舍不得離開。
“美女,你真是一個書法迷,你的精神打動了我。”張鳳回頭一看,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大爺手里拿著一本字帖站在她的身后。
還沒等張鳳說話,老大爺又開腔了:“來,我送給你一本大號《雁塔圣教序》帖子,你用九乘九的書法格子紙臨摹,每寫好一個字和字帖重疊起來,用燈光一照,什么時候你的字和字帖上的字完全重合了,你的功夫就學成了。”
張鳳接過字帖,用手機付了100元錢,深深地給老人家鞠了一躬,轉身離去。
張鳳如獲至寶,她按照老大爺指點的方法,從字帖中挑選50個有代表性的字,重點突破。白天摹、晚上練,吃飯的時候用筷子在飯桌上畫、睡覺醒了用手指頭在肚皮上畫,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不出三個月,她的楷書已經有模有樣了。
在臨摹《雁塔圣教序》的同時,她對字帖的內容仔細揣摩,被這些精美的語言深深吸引。為了加深對內容的理解,她翻《辭海》、查字典、看手機,經典部分抄在本子上,一百頁的筆記本抄得滿滿當當。本子隨身攜帶,走到哪背到哪。
張鳳很快在小區內出了名,前來切磋書法的人絡繹不絕。她成了大忙人,每天從睜眼忙到深夜。今年暑假,跟她學書法的小學生有十幾個。張鳳把客廳騰出來,擺上桌凳,墻上掛上黑板,作為書法教室。她不光不收費,還無償提供筆墨紙張。下午,待暑熱稍退,她帶著書法隊伍來到小區廣場,用長桿毛筆蘸水在地板磚上書寫,圍觀群眾贊不絕口。
年輕的媳婦們聚在一起,總愛談論一些家長里短、家庭矛盾、婆媳關系的話題。張鳳就利用這個好機會宣傳尊老愛幼知識,大講百善孝為先的道理,言談話語中化解了不少家庭矛盾和糾紛,小小的房間里傳播著正能量。
俗話說“寡婦門前是非多”,張鳳的門前不但沒有任何的風言風語,反而成了傳播傳統文化、調節家庭矛盾的場所。